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医学评论 > 更多评论
编号:13783499
AI算命有一条吸金生意链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9年11月1日 生命时报 2019.11.01
     近日,“AI算命”成为社交平台新热点,朋友圈一时被刷了屏。当看相戴上人工智能的高帽,摇身一变成了高大上的规模化产业。用户只需扫扫二维码、上传正面照,在手机上就能“看透”自己的命运。部分算命平台还号称“准确率达95%”。

    迷信和科技本是水火不容的两件事,但为什么算命能扯起高科技的大旗?最主要的原因是科技带来新鲜感。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素养的提升,占卜、相面等传统形式的迷信活动,总体生存空间已经狭之又狭。然而,当玄之又玄的命理占卜之术与高大上的人工智能技术“跨界融合”后,竟然自诩为“科技+传统”,收割用户的新鲜感,从用户口袋里掏钱。此外,“AI算命”具有操作便捷、付费不高、娱乐性强等特点,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。

    但细看“AI算命”得出的结果,其实只是些模糊的描述,并没有什么科技含量。而且从法律层面看,传播宣扬封建迷信行为本身就有违《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》等相关规定。在线算命平台背后的企业要么是无证经营,要么是以咨询服务为由,行迷信之实,其合法性存疑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“AI算命”还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。用户参与算命时需要上传个人清晰正面照片,甚至有时需要录制指定动作的小视频,再加上得授权访问个人微信名、性别、出生日期等信息,无形之中增加了隐私泄露的风险。大量用户数据和资料,随时都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发家致富的筹码。

    “AI算命”实则有着一条分工完整的“吸金”生意链。一方面,算计的是用户的钱,因为无论是微信公众号、小程序或APP,“AI算命”的用户通常只能免费算一次,且只能看到部分算命结果,想要看到完整版,或是替别人也算算命,就要支付几元到几百元不等的金额。另一方面,“AI算命”还滋生了灰色产业。用户想要免费算命,可以选择“观看广告”,一旦圈好了用户的注意力,这就给算命平台一个卖广告的好机会;又或者是“邀请好友”,这则是典型的诱导分享,通过熟人传播发生裂变,将信息抵达更多用户。更有甚者,还招募项目代理,打着传销的擦边球肆意牟利。

    号称能快速预测未来、提前知晓命运,稍加细思就能知道,这样的“AI算命”不过是披着科技外衣的迷信。它不仅不能带来好运,反倒是设计了骗钱骗隐私的陷阱,用户要警惕其中的安全隐患。

    想要彻底铲除网络迷信的土壤,得从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端着手。既需要依靠法律力量打击不法分子,斩断灰色链条,比如网信办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、工商局打击非法网络主体专项行动等;又需要加强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,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理性思考的良好氛围。▲, http://www.100md.com(燕 陆)